随着2021年全年财报于近日出炉,被视为三大通信运营商投资风向标的资本开支计划也于同期公布。在集体表示将会提升2022年总开支的背景下,5G网络投资占比的变化受到全产业链关注。
公开计划显示,中国电信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为930亿元,其中5G网络投资占比36.6%,具体的金额为340亿元,同比下降约10.5%;中国移动预计2022年5G相关资本开支约1100亿元,同比下降3.5%;中国联通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鉴于执行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方针,业内预期其5G相关投资呈下行趋势的可能性也较大。
“从2023年开始,若没有其他重大事项,5G资本开支会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日前的财报说明会上明确表示,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是5G投资高峰期,2022年将是公司5G投资高峰期最后一年。预计三年后,5G资本开支占营收的比重会降低到20%以内。
对此,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以往4G建设经验来看,5G投资占比下降是符合规律的。“5G网络建设目前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单位规模的5G建设成本一定会下降。”杨光指出。
5G投入缘何下滑
自2019年6月6日正式商用以来,5G网络建设投资一直是带动中国通信产业上下游资金活力的主要领域。据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058亿元,其中,5G投资额达184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5.6%,占比较2020年提高8.9%。
巨额的投入也将我国助推成为目前全球5G最为领先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数量占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3.55亿户,5G网络已覆盖国内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及80%的乡镇镇区。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运营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近两年的5G初期建设中,基站与相关网络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一直占据大头,甚至等同于全部开支。但据工信部今年2月公布的目标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座以上,这与2021年的65万座基站数量基本一致,在建站数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运营商如何大幅减少建设开支?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每一代通信设备的售价会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另一方面,5G基站的建设阶段已进入成熟期,优化网络覆盖和700MHz建设将成为主旋律。
“大规模生产后,基站这种大型通信设备的价格会自然下降,这是市场规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每年运营商新采购的基站单位价格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调低,在基站数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运营商的支出自然会减少。
与此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城区及乡镇的5G网络覆盖率基本实现后,运营商在各地5G网络搭建进入完善优化阶段。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在日前的财报通告会上就表示,预计未来1~2年,中国电信5G建设主要用于完善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容。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向记者指出,这也意味着,主要网络的核心架构已基本建完,5G成本的下降也是自然结果。
此外,周桂军表示,700MHz等基站的单采价格相对传统2.6GHz等大型宏基站更为便宜,耗电量与维护成本更低,因此运营商下调预期成本也很正常。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计划再建设28万座700MHz基站,相比2021年数量提升8万座。
因此,杨光认为,三大运营商5G投资整体下调,是顺应通信产业发展规律的一次自然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营商会大幅减缓5G推进速度,根据工信部公告指示,2022年仍是5G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一年,而大力发展5G应用与服务,将会是未来5G产业落子的主要方向。
数字化是必然选项
5G投资占比下降的同时,运营商似乎有了新的战略重心,根据运营商的计划,运营商将在以算力网络与云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
根据公开计划,2022年中国电信加强对产业数字化投资,预计为279亿元,同比增长62%。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面向未来三年,中国电信力争实现产业数字化收入占比30%以上;同时,中国移动则将在承载其数字化转型相关业务发展的算力网络方面投资480亿元,并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此外,中国联通方面也宣布,适度增加“东数西算”网络投资,以建设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为牵引,适度超前打造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大运营商集体战略转向,也说明数字化已经成为运营商必须补强的重心。”杨光向记者表示,在5G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后,在其底座上发展出应用与服务是5G商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应用服务必然将是运营商新的选项。
记者查阅三大运营商最新年报发现,2021年全年,中国移动以智慧家庭、政企DICT、物联网、专网及新兴市场业务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业务对整体营收增长的贡献达到41.5%;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989亿元,同比大增19.4%;中国联通在数据及其他互联网应用领域有接近26.9%的增长率,对总体营收的贡献也高达53.8%。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有云领域,中国移动云与中国电信天翼云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天翼云收入实现翻番,达279亿元,同比增长102%;移动云收入达到242亿元,同比增长114%。
对此,付亮向记者表示,三大运营商选择数字化路线,不仅是当下对于“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政策响应,更是业务需要,尤其是云业务的增长有着明显拉动效应。“从财报来看,消费者业务目前的增长有限,转到增长空间大的政企业务是很自然的。”付亮表示。
周桂军则认为,从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的竞争态势看,马太效应非常明显,规模小、份额小的厂商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对想在云市场有一番作为的运营商来说,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这也有了目前加大投入扩建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中国电信目前已宣布2022年在IDC领域预计投入65亿元,目标新增4.5万个机架,算力投入140亿元,计划新增16万云服务器。中国移动方面则将累计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约45万架,同时加快布局热点中心云,按需建设边缘云,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
运营商底色未变
5G投资下降,数字化投入提升,市场预计,摆脱传统网络运营商的管道角色将是未来五年运营商的主要趋势。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意见。
“和国际上的大多数运营商巨头不同,中国运营商拥有更多的调配资源的能力。”杨光向记者表示,这也能解释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为什么能在公有云这样的政企领域拥有更多优势。因此,对运营商而言,基础设施建设的角色仍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运营商赖以发展的根基。
付亮则表示,市场不该忽视,从5G网络建设转向云网和数字网络建设,本质并未发生改变。“传统上的网络更多是指通信网,但目前基础网络资源的概念发生了延伸,云网、算力网络未来也将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付亮表示,因此从这一角度观察,运营商仍是基础网络建设者的角色。
周桂军则认为,运营商的投资转向,虽然有领域性的迁移,但从本质上仍未脱离基础设施层面,即从5G网络的搭建,转向云资源池、算力中心的部署,仍以硬件和“底座”为主。
在此背景下,三位分析师都向记者指出,判断运营商未来是否有更多的角色转型,仍应落子于其在应用与服务层面有多大的创新与竞争力,而这也是运营商的传统弱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运营商已经在该方向进行尝试。以天翼云为例,中国电信日前宣布,正在探索将其拆分上市的可能性。杨光表示,这其中固然有运营商融资的需要,但更多应该看到,上市带来的市场化机制创新给运营商带来的改变,包括拥有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团队以及业务创新能力,都是传统运营商内部所无法触及的。
“总之,目前谈运营商淡出5G业务还为时过早。”付亮提醒,5G的潜力还未发挥出来,在运营商大力寻求创新的当下,各种转型探索,也仍是建立在发展5G这一主线之上的。
源自:中国经营报2022-04-11 09:34
版权声明:图文仅供公益学习交流用,版权归原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