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IDC|武汉双线机房|湖北双线机房|三线机房|武汉三线机房|湖北三线机房|武汉双线机房托管|湖北双线托管|湖北双线机房|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武汉云主机|武汉服务器租用|武汉服务器托管---新软科技

聚焦3·15丨浏览网页就会被获取手机号?

        骚扰电话一直是困扰用户的痼疾,究竟是谁?在用什么方法获得用户隐私?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推销电话、骚扰电话、大数据精准推送背后的猫腻,比如围绕骚扰电话的黑色产业链,有专门提供外呼系统的公司,还有为骚扰电话提供大数据支撑的公司。
         
        央视点名的融营通信是一家专门为电话销售公司搭建外呼系统、提供外呼线路的公司,会向电话销售公司收取每分钟0.1元左右的费用,容联七陌可以提供云呼叫中心解决方案,杭州以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渔信息”)提供大数据支撑。如果想要获得用手机上网的用户的真实号码,一个手机号收费15元。
 

        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互联网营销也越来越精准,但这不能建立在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
 

        315曝光大数据公司支撑骚扰电话
 

        浏览网页就会暴露用户电话号 
        “只要有浏览行为,就可以给他打电话”,以渔信息唐总经理说。那么既然用户没有分享电话,只是浏览了网页,有关企业是怎样获取用户电话的呢?唐总经理解释,“每个人手机上对应了一个MAC(手机识别码),这个号码就可以匹配到你的手机。这个手机是裸露的”。
 

        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用户的电话号码,而以渔信息向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收取每条3元的费用。虽然这种形式提供的是用户加密的电话号码,但确实可以联系到用户。对此唐总经理直言,“这种形式是违规的”。
 

        除了以渔信息,郑州绿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的也是这样的生意,该公司业务经理表示,“所有访问过网页的用户,全部都能拉出来,而且数据是实时的,今天我可以给你昨天访问过网页的用户的电话号码”。
 


        有些大数据公司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电话号码,获得用户的活动范围,抓取到用手机上网用户的真实号码,“其实在我们的管理后台,是可以看到手机的真实电话号码的,这个价格是15元一个”,乘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说。
 

        有人搭建外呼系统,有人提供云呼叫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拨打骚扰电话这一行为在这类公司,有默认的行话叫“陌拜”,也就是陌生拜访,而融营通信冯经理明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明确规定,不能陌生拜访客户。”
 

        但在骚扰电话产业链这一环,融营通信、容联七陌等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为陌拜提供呼叫系统。按照冯经理的说法,通过融营通信的系统向客户拨打骚扰电话,可以隐藏真正的主叫号码,防止被投诉,“这样我们就规避了运营商的检测”,他说。
 

        根据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信息,通过这种规避技术,融营通信向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收取每分钟0.1元左右的通话费。按照融营通信销售部业务经理给出的数据,“一年纯话费收入差不多1亿元,客户2万多家,骚扰电话业务占80%以上”。
 

        另一家为电话销售公司提供外呼服务的是容联七陌,隶属于容联云通信。根据容联七陌官网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内企业营销与服务全链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完整企业营销获客到服务运营的解决方案,不过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容联七陌官网已无法正常打开,记者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内容联系了容联云通信相关人士,该人士回应:“已经从容联云通信离职。”
 

        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出台
        其实个人信息安全一直是用户关注的话题,相关问题也多次被央视“315”晚会曝光,比如2019年央视“315”曝光了众多App隐私政策中的猫腻,2021年央视“315”曝光了摄像头自动抓取人脸识别数据、手机管家Pro等软件大量获取手机用户信息、数家招聘网站个人简历信息被泄露等问题。
 

        在这期间,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比如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北京国际律师事务所主任姚克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迈向新纪元,该法填补了数字社会重要的法律板块,对保护个人信息、规范信息处理以及合理利用具有指引作用。同时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大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都是向好向上的变化。但是随着信息化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个人信息违法收集、过度使用、非法买卖,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生活安宁、危害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行为也愈加暴露和难以治理”。
 

        他进一步说,“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隐蔽的行为,往往消费者个人难以察觉,或者察觉后难以取证,无法获得有效证据,不能维权。不过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源自:北京商报 2022-03-16 09:45

版权声明:图文仅供公益学习交流用,版权归原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