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最近掀起了一番热潮。运营商、IDC企业、云厂商无一不被这股热浪感染,纷纷积极布局,新一轮竞争已经悄然开启。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东数西算”工程中,云厂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目前云计算企业数据中心的布局看,头部企业在东部地区均已完成落子布局建设,逐步向西挺进。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云服务商,阿里云早在2016年就开始打造张北数据中心,目前在京津冀、内蒙古、成渝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均有布局。
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
“东数”为何要“西算”?我国数据中心目前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后,阿里云下一步如何布局?阿里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研究员曲海峰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一一给出了回答。
数据中心呈现三大特点,亟需资源整合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庞大的数据业务需求,数据中心也随着业务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曲海峰认为当前的数据中心布局有三大特点。
一是云计算化趋势明显。区别于传统数据中心,新型数据中心主要为了云计算而服务,规模、成本、效率、管理运行都是云计算化。曲海峰表示,云计算推动数据中心规模扩大,数据中心持续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成为主流选择;提升数据中心运营效率,整体运维、监控环境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二是边缘计算载体下沉到社区、工厂等边缘侧。未来数据中心建设也将分成边缘型和集中型,“大的更大,小的更小;近的更近,远的更远”。
三是数据中心逐步集中于能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区域。据统计,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仍在快速增长,同时政策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用能要求增高,数据中心趋向于向能源优势区域集中。另外,我国通信网络主要围绕人口聚集程度进行建设,网络节点普遍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对网络依赖性强,随之集中于网络资源优势区域部署。
对于当前数据中心的发展特点,“东数西算”或将为之带来质的飞跃。
所谓“东数西算”,是将东部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投放到西部地区,对数据进行存储、传输、计算等运作,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数据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这次五部门联合发布,对数据中心的战略布局有了更清晰的定义和规划思路,不像以前那样要么从行业,要么从地区的单一维度,而是从国家层面进行体系化规划,在全国层面,将产业协同和资源协作进行了有效整合,同时也涉及到未来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曲海峰感慨道。
的确,“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充分代表了国家政策的导引方向,一方面,数据处理的需求在爆发式增长,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另一方面,算力的发展不是盲目建设数据中心,需要有秩序、高效、低碳。
“东数”被逼“西算”?低碳才是关键
客观而言,我国东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需要在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在一线城市有着严苛的限制标准,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看起来,“东数”似乎是被逼“西算”,但放眼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对落实“双碳”目标、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表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实现算力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在曲海峰看来,企业在“东数西算”工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国家规划的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中,阿里云早已积极布局,响应国家政策,建设低碳绿色的数据中心。”他介绍,“位于‘东数西算’工程中的京津冀枢纽的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2016年9月投产,是国内企业首个采用三点式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大力采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部署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最大的浸没式液冷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冬奥会中,也是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对整个“冬奥上云”提供底层数据支持。2018年,张北数据中心加入张家口“四方协作机制”风电交易,2020年入选工信部评选的“2020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曲海峰透露,阿里云在“东数西算”京津冀、内蒙古等枢纽节点均有数据中心,在全球25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阿里巴巴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正式公布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
源自:通信世界 2022-03-16 09:17
版权声明:图文仅供公益学习交流用,版权归原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