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平台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内容,是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最复杂、规模最庞大的基础软件之一,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其市场潜力巨大。技术层面,平台将人工智能算法封装为完备易用的工具及产品,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门槛;产业层面,平台是连接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的重要枢纽。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平台受到了政产学研用的高度重视。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信息通信、政务、金融等行业也陆续印发“十四五”规划,经梳理,有十余份“十四五”规划提及人工智能平台相关的政策,为各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应用提出指导,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政策内容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人工智能平台是智能业务规模化落地的核心引擎。在多份规划中,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要求归属于“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人工智能规模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等章节。人工智能平台作为基础软件系统,提供面向人工智能开发、应用、运维的全流程技术服务,帮助数据科学家、算法专家、业务专家、运维专家等角色高效协作,同时支持人工智能资产的管理,如特征、算法、模型、服务等。因此,人工智能平台已成为智能业务的核心基础设施,开发者使用平台可将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批量转化为生产环境中的产品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从小作坊的手工模式走向大工厂的流水线模式。
人工智能平台正在呈现体系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一方面,规划文件要求,产业要推动建设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和行业人工智能平台的平台体系,其中,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提供多元异构算力的调度和管理,当前主要是GPU等算力资源;通用人工智能平台主要提供通用算法服务、开发服务和应用服务;行业人工智能平台聚焦特定行业的算法服务、场景开发及应用服务;根据能力及场景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边缘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学习平台等技术平台。另一方面,产业已初步形成基于开源开放技术的软件、硬件、数据协同的生态链,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为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平台作为基础软件处于生态链的核心位置,发挥着适配异构硬件、挖掘数据价值等作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ICT技术的融合加速平台落地。在规划文件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ICT技术多次同时出现,“上云用数赋智”已成为产业共识。首先,相关ICT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平台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如大数据涉及的数据采集、清洗、处理、存储等技术,为高质量数据集的准备提供支撑,同时,成熟的大数据计算引擎也为结构化数据的模型训练提供了一种高效解决方案。云计算尤其是云原生技术则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门槛,如容器技术有效提升了对大规模异构计算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满足人工智能对于多样化算力的需求。此外,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也推动着技术融合,当前产业界逐渐开始出现面向人工智能场景的数据库、基于云原生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等工具,融合类技术的发展也加速了平台软件的演进和应用。
人工智能行业平台成为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的核心抓手。人工智能行业平台通过积累行业数据和算法为智能业务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撑。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规划文件中,多次指出基于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等智能基础设施,面向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场景,“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同时,其他行业的规划文件中也多次强调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业务场景,如政务民生领域,明确提出建设共性服务的人工智能平台以促进人工智能与民政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各级民政部门提供数据赋能、算法赋能、知识赋能”。金融领域,提出依托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多种核心业务场景,如需求分析、精准营销、风险防控等。
标准化是人工智能平台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保障。在本次梳理的十余份文件中,大部分都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不仅包括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标准,还包括行业应用标准,如金融行业发布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标准发展。标准化的初衷并非约束技术进步,而是为了总结经验、达成共识,“形成‘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的闭环创新机制”。人工智能作为从象牙塔走出的技术,具有理论性强、体系庞杂等特点,在生产环境应用时需要解决大量的工程问题,比如接口适配、能力规范、安全保障等,而这也是人工智能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对于人工智能平台这类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发展快速的基础软件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正是为了扫清工程落地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为人工智能在各行业落地应用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局势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关系到国家数字化发展的深度,也决定了社会智能化升级的质量,对于“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国家及各行业“十四五”规划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指导,尤其是作为核心基础软件的人工智能平台,这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工程落地和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 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联合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企业、主要的创业企业、典型的行业企业,凝聚近百位产业一线专家的实战经验,致力围绕人工智能平台,打造业内最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最权威的标准评测体系,携手政产学研用共筑智能经济发展新格局。
附:国家及各行业“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关于人工智能平台相关要求的原文
一、中央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音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人工智能: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二、信息技术领域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推进云网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设施有机融合。统筹建设面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算力和算法中心,构建具备周边环境感应能力和反馈回应能力的边缘计算节点,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强安全边缘计算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开源框架发展,打造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构建基于开源开放技术的软件、硬件、数据协同的生态链。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构建先进算法模型库,打造通用和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加强软件与芯片适配。支持企业、科研机构搭建普惠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人工智能。支持人工智能算法库、工具集等研发。加快发展新型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等产品和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推进面向行业企业智能服务应用。面向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推动智能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构建智能服务体系。选取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通过融合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和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三、政务民生领域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化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统筹规划建设“金民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项目,全面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格局。进一步优化完善民政政务信息系统,提升各级民政全业务综合应用平台支撑能力,构建具有数据获取、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能力为一体的时空大数据平台,以及具有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画像分析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平台,提升业务拓展、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推动新技术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探索建设提供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算法训练等共性服务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为各级民政部门提供数据赋能、算法赋能、知识赋能。
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提供自然语言理解、文字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视频理解、机器学习等能力建设和输出,通过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等技术,形成民政知识库。构建民政知识图谱,依托语音识别引擎、自然语言理解引擎、声纹识别引擎和图文识别引擎,为民政业务应用提供人工智能支撑。
《“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构建“数网云”一体融合的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具备集约共享的算力算法支撑能力,满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需求。
四、金融领域
《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
推进交易场所等核心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开展各类技术研究与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以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为目标,提升业务决策智能化水平,深化金融科技在科技监管、数字运营、数字员工、智慧办公、智能投教、数 字运维、基础设施智能管理、智能舆情分析、风险监测、科技执法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全面提升用户工作效率与便捷度,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协助业务流程执行,减少人工重复工作,提升用户获得感。
《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夯实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 统筹优化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算力支持等核心资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提高业务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根据保险各业务场景特点及风险管控需求,将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客户需求分析、精准营销、承保理赔、风险防控,以及保险端到端运营和服务效能提升等领域,在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助力保险主体降本增效、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探索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保险服务新模式,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标准研制和有效应用,引领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
完善金融监管数据标准,支持各类基础设施及监管平台业务流程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实时监管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中的应用标准,支持提升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能力。探索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标准,促进监管模式创新。研制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标准,支持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五、制造领域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 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探索形成一 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增强/混合现实(XR)+”等智能场景。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深化产品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应用服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和效益。
六、交通运输领域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技术装备更加先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显著提高,数据开放共享和平台整合优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运输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强化信息系统共建共享、业务协同,推动体制机制、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全面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在运输服务领域的应用,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推进数据资源赋能运输服务发展。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
推动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行业应用攻关。推动一批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建设。
源自:中国信通院 2022-03-09 09:16
版权声明:图文仅供公益学习交流用,版权归原著所有